科大要闻

我校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再获国赛金奖

2020-12-10 12:04 文、图/校团委 陈诗南 党靖雯 点击:[]

12月9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终结果在东北林业大学揭晓,我校获得金奖1项,铜奖2项,整体排名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五。这是我校自2012年和2016年后在此项赛事上的又一突破,是我校第三次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中荣获金奖。

我校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一金两铜

我校获金奖项目上台领奖(左四)

其中,我校设计与艺术学院的《云梦端——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探索者》项目荣获金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森态空气的修复者——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水溶胶》《零顿科技——车辆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增稳专家》项目荣获铜奖。

本次竞赛历时十余月,自2019年10月份以来,校团委精心组织策划,创新工作方法,先后组织举办陕西科技大学“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全校共累计672支队伍1000余名师生参加。

校团委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建科创训练营,进行项目遴选、培育、孵化、转化,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项目文本打磨、展示方案优化、模拟答辩、模拟问辨等专题辅导和项目诊断。今年9月,在第十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12支队伍在省级赛中获得3金5银4铜的好成绩,再次捧得“优胜杯”。今年11月,获得省赛金奖的3件作品进入国赛,在1439个参赛作品入围全国决赛中脱颖而出。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双创工作,校团委紧紧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极力打造具有陕科大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夯实科创基础,努力探索提升科创水平新渠道,积极搭建“陕西科技大学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加强相关培训与指导,带领学生团队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营造校园“双创”氛围、建立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工作体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金奖项目:云梦端——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探索者

团队立足于设计服务社会、艺术创造价值的理念,7年调研走访258个村落,采集6万余项乡村文化数据,建立西部首个乡村文化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算法评估、精准定位文化要素,再到精准赋能,目前已经帮扶18个小镇的文化产业振兴。团队服务目的很明确,突破传统点到点单一模式,最短时间成本内帮助文化村落精准定位、创造流量,激发古镇经济活力的文化爆点,激活当地文化的内生动力,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

铜奖项目:森态空气的修复者——环境空气污染综合治理水溶胶

团队依托于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原子分子研究所,专注于环境空气污染治理,集大气污染治理、室内空气净化于一体,攻克了水反应介质中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传质和低温结晶关键性技术难题,能够把多种难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规模化生产成复合纳米催化水溶胶,突破热催化所需温度高氧化能耗大和传统光催化仅限紫外光激发氧化效率低的局限性,可以实现紫外到近红外光催化加常温热催化,产品性能优越。通过将产品喷涂在建筑内外墙表面或多种基材表面,可以24小时全天候净化环境空气,多种污染物去除率均达90%以上。目前,产品已在河北任丘市、北京,西安等多地进行项目施工,施工面积达20万平方米,治理成效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铜奖项目:零顿科技——车辆和工程机械传动系统的增稳专家

团队以陕西科技大学无机材料绿色制造与功能化应用团队为技术指导,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团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为实践平台。经十年科研攻关,研发出纤维-晶须-陶瓷粉体多尺度共增强技术,成功打破纸基摩擦片的国际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企业在纸基摩擦片生产制造中存在的技术空白。目前,该项目组已获得25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PCT国际发明专利,相关的专利技术已在国内10余家单位进行生产和应用,创造近11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6500万元的间接经济效益。

新闻小贴士: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于1999年发起,每两年举办一届。作为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的全国性创业赛事之一,大赛引导和激励了一批批青年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深刻的社会观察,不断增强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

今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东北林业大学、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承办。本届“挑战杯”大赛聚焦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共有全国2786所学校的17.9万个项目参赛。本届大赛充分发挥互联网扁平化动员优势,超过600万大学生参与,国赛项目1400余个,评出金奖144个。

(审核:杜杨 核稿:王雪婧 编辑:王亮 学生编辑:韩佳蓉)

上一条:商洛市副市长李育江一行来校调研交流 下一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做客我校“教育教学论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