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要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陕西日报》报道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湖畔 在舞台 在网络 ——看陕科大思政课堂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2020-12-17 15:06  点击:[]

文章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12/17/content_743963.html

12月10日午后,阳光很好。在陕西科技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在湖畔或散步、或看书。“这湖叫什么名字?”记者问。“同学们都叫它科大湖,就这么叫习惯了。”学校老师说。

就在一个月前,11月11日下午,陕西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姚书志在科大湖畔为150余名大学生讲了一堂思政课,主题是“恰同学少年,以梦为马;正峥嵘岁月,不负韶华”。

近年来,陕西科技大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思政课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湖畔讲堂”  有树有水有温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还记得,去年10月“湖畔讲堂”正式开班那天,细雨微风,马克思主义学院武端利副教授为大家讲述了“红船建党”的故事。

在科大湖畔,所有人仿佛“穿越”到1921年的嘉兴南湖,感受当时游船上那些有志青年的奋斗精神。“看着湖边美景,连老师都亲切了许多。我感觉自己全身心投入思政课中了,更加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本科第二党支部党员付常乐说。

“湖畔讲堂”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主办、本科第二党支部承办,邀请校内思政名师举办讲座,已举办7期。主讲人中,有“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李萌副教授、“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武端利副教授、“读书破万卷”的校团委书记李鹏,更有校党委书记姚书志教授。

依托科大湖景和自然风光,将严肃的思政课由室内搬到湖畔和树荫下,没有晦涩枯燥的理论和高高在上的说教,让课堂更加有情怀和温度。一场场讲座,老师们循循善诱,与学生平等交流。有“干货”、有“真货”、有“硬货”、有“鲜货”的思政课如春风化雨,声声入耳、句句润心。

“湖畔讲堂”构建了思政名师和党员干部“面对面”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的“新平台”,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新探索”。

“红色情景课堂”  让学生“唱主角”

“日夜星辰见证了我们的努力,直至今天,共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夜晚,真的很酷!我相信,如今的我们,团结、努力;未来的我们,依旧凝聚、进取!我们团结、奋斗、努力的样子真的很可爱呢!”一次“红色情景课堂”结束后,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莫永生给老师王贞茹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红色情景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演唱、舞蹈、朗诵、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站在讲台或舞台上“唱主角”,走进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重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表达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报国志。

“越贴近、越真实、越生动。除了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思政课更应该是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性课程。比起老师干巴巴的讲授,情景再现式的演绎带给学生的震撼更强烈。这种关于信仰、关于情感的传达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部主任、“红色情景课堂”负责人王贞茹说。

去年5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红色情景课堂”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演出内容,把“红色情景课堂”搬上舞台,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红色情景课堂”,课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化成了同学们口中生动的台词和由衷的感悟。表演到情感迸发处,在一旁观看的任课老师王贞茹常常会红了眼眶。

网络思政平台  “网言网语”拉近师生距离

“萌哥有话说”“旭述芳华”“导员杂货铺”……在陕西科技大学,这些网络思政平台一直为学生们津津乐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用心、用爱、用情,把科学与真理“溶解”在“网言网语”中,才能起到隐性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萌哥”是陕西科技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李萌。早在2014年,李萌就瞄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用“接地气”的语言为青年师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6年来,他在“萌哥有话说”自媒体平台累计撰写了思政教育文章600篇200余万字。

如今,新一批网络思政教育者也成长起来。设计与艺术学院辅导员任旭创建了“旭述芳华”网络工作室,融合德育与美育资源,实现“影、音、图、画、文”综合发力,“见字如面”的书信体语言文风温暖、贴近学生生活。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任旭比平时更加忙碌,他带领一群学生加班加点,剪辑MV、制作视频,为战“疫”加油鼓劲,每天都有新作品输出。

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陕西科技大学“加速度”冲刺陕西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高地。去年3月,“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在陕西科技大学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省高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切实筑牢网络思想政治文化的重要阵地,也为新时代大学生创造出更加可亲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政教育精神家园。

(核稿:杜杨 编辑:雷超)

上一条:我校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会 下一条:“十三五”成就巡礼之学科建设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