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我们这十年】追溯十年往昔 聚焦逐梦资环

2014-12-26 17:25 文/资环学院 赵莹莹 点击:[]

资源与环境学院是陕西科技大学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50多年来,几代皮革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立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皮革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14年,学院被陕西省高教工委、人社厅、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进入21世纪,这个沉淀了56年历史底蕴的老牌学院,更是充满蓬勃生机。在新校区建设的10年里,全体资环人风雨兼程、奋发进取,不断实现跨越和突破,学院初步形成了以“轻工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学科引领,纺织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工程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实践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固本培元,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回眸10年,卓然不凡。学院牢固确立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观念,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孕育了“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三实”作风,长期艰辛的办学历程逐步形成注重实践的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模式,集成校内外优质资源,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应用型人才,切实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通过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师资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满足教学需求、结构基本合理、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目前全院专职教师58人,其中教授占30%,副教授占32%,具有博士学位及博士在读教师占75%。

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全国优秀教师2名,陕西省优秀教师3名。学院承担了多项专业建设与质量工程项目,获得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

10年来,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专业技能人才,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他们中大多数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和中坚,相当一部分人为行业、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各级皮革研究机构、企业、公司的领导,国内外著名学者与专家。

传承创新,孜孜不倦,不断挑战科研学术巅峰

学院现已构建“轻工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相结合的学科引领框架,形成“皮革化学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涵盖动、植物纤维产品上、中、下游的材料研究和终端产品设计研究的主干学科群,以及保障这些学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学科。

学院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基础或基础研究项目,承担了依托大型企业的“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以解决企业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等为主的横向项目。近年来,共主持科技部“863”、“973”、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8项和其他各类项目100余项。

2006年,马建中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乙烯基聚合物结构组成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项目研究成果“环保增强增韧型皮革鞣制整饰化学品的关键制备技术”获201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另外2013年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近五年还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近三年在国际著名权威期刊,如《Chemical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发表论文516篇,其中被四大检索收录180篇次,获得发明专利100项。近3年学院的科研均处在学校的前列。

学院不断夯实基础,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科研人才队伍实力。学院实验室现有面积6450m2,固定资产2500余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24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中心面向全校教师及研究生开放。科研培养了青年教师,也吸引了大量本科生参与研究,近年来,学院学生发表科研论文70篇,申请并获得12项专利,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13项。

产学结合,服务民生,全面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所办专业立足轻化工行业,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与轻工行业结合紧密,在行业内享有盛誉。学院积极发挥轻化工优势,根据陕西经济发展需要设置新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针对陕西纺织业的发展趋势,将原来的皮革制品设计专业提升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并在“轻化工程”专业中增添了染整方向;增设了以治理造纸、皮革、印染废水为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新设置了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合成革专业方向)。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工”相结合的学科引领框架较好地适应了陕西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为服务陕西省纺织印染产业、油田化工环境处理、市政污水处理,为国家、地方轻工、纺织产业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持了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发展。

为解决皮革行业环境污染问题,学院大力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形成相关产业服务及生态生产文明建设的专业配套学科体系。环境工程专业将以皮革工业、印染工业、造纸工业污染问题研究为依托,辐射整个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为人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做出努力。

2006年,马建中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乙烯基聚合物鞣剂组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的研究”,在我国皮化材料的生产几乎被强手如林的国外皮化厂商包围的情况下,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皮革化工材料,更为国产皮革化工材料增添了核心竞争力。

10年来,学院始终以育人为根本目标,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应用型人才。我校毕业生因具有“三实”作风,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毕业于皮革的英国皇家化学会注册化学家、英国伦敦大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唐惠儒教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研究员、美国生物材料协会会员和中科院百人引进计划中的学者常江等都是学院杰出校友。

著述写作,薪火相传,促进皮革文化和精神传承

近几年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出版著作、教材21部,其中1部被列为国家“十五”教材,2部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皮革化学品的合成原理与应用技术”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马建中教授将自己20年来的有关乙烯及聚合物方面的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制革整饰材料化学》,王学川教授的表面活性剂研究成果写入《皮革毛皮缺陷辨析与清洁化生产》,这些行业教材具有高质量和示范性,为行业发展、教育文化传播等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和理论精髓,是皮革工艺、皮革文化、皮革生产等得以传承的精神和物质保障。

由于学院的主干专业历史悠久,行业影响广泛,因此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机构、院所、公司等纷纷与学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学术交流和报告、讲座频繁,每年大约都有15次左右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外交流拓宽了师生的视野,获得了世界先进的技术信息,扩大了学院在世界皮革行业的影响,将皮革文化向世界广为传播,让皮革精神广为流传。

学院按照“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理念,搭建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学生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勇攀高峰、屡创佳绩。学院学生作品连续4年获得“挑战杯”国家级奖项,社会实践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团中央奖项。

皮革行业已从1958年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天的燎原之势,源于它本身丰厚的学术魅力,彰显了文化精神吸引与学生价值相呼应的教学路线。10年来,学院师生一直秉持着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皮革精神,奋斗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为轻工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2013年,学院“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创新团队”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取了“全国五一巾帼奖”属于劳动者的全国最高荣誉。

追溯十年资环筑梦路,薪火相传,风雨如晦,资环人始终将严谨治学作为学院传承;滋兰九畹,树蕙百亩,资环人始终将教学育人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聚焦未来资环逐梦路,相信在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资环人定将展现出更加熠熠生辉的风采!
(责任编辑:杜杨)

上一条: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筹谋机关党委新一年工作 下一条:道一声新年祝福 送外教人文关怀

Baidu
map